全国会议|开幕式主创团队:粤港澳文化融合随处可见

11月9日,十五大代表大会主火炬点燃。新华社记者杨阳 供图。
第十五届全国大会开幕式总导演朗昆表示,开幕式是“粤港澳通关的共同努力”。“来自三个地方的艺术家共同创作,组建了交响乐团,组建了水上芭蕾舞……几乎整个节目都是一起完成的。”
兰功先生表示,开幕式在空间叙事和艺术表现上体现了三地文化的融合。主舞台直观地表现了“同心圆”的形状。圆形舞台周围是广阔的水域。运用前沿的“虚实结合”技术,珠江、维多利亚港、伶仃海的波涛将在场馆内交汇、流动。它不仅象征着三地地理和水源的联系,也象征着三地的文化血统和兄弟情谊。
11月9日开幕式上演员现场表演。新华社记者 李欣 供图
粤港澳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装置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开幕式上。十五大开幕式上,现场指挥部副司令员彭高峰表示,此次火灾源于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,通过船上安装的太阳能远程点燃,形成“火喷泉”。主火炬将在今晚的开幕式上点燃,形成炽热的“科技火”和“艺术火”,这也呼应了绿色全国大会的理念。
开幕式的这一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三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演奏着中国千年古乐器铜鼓,一场未来与历史的对话开始了。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艺术总监迟先生。恩维亚先生谈到这个创意时说道:“我们对此非常有信心。我们捕捉得好,我们捕捉得漂亮,我们用独特的方式捕捉到了它。”特点”。
11月9日,在开幕式上,工业人形机器人敲击了青铜拍打,这是一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代乐器。新华社记者 李艺博 供图
陈维亚表示,这一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结合而诞生的。机器人表演中加入了千年青铜铭文,营造出古今和谐、时空交响、一鸣惊人的效果。